您的位置:三山岛农家乐 > 旅游快讯 > 正文

三山岛外太湖水域发现铁疙瘩阵

www.33trip.com  (2009-07-20)
于昊在湖底采集铁疙瘩标本
于昊在湖底采集铁疙瘩标本
三山岛外太湖水域清淤时意外发现的“铁疙瘩阵”、铁质管状物,到底是“天外来客”,还是“太湖土著”?商报前几天报道的这则消息,一下勾住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博士于昊等人的眼球。为此他们专程赶往三山岛采集标本,准备放到“纳米级”的高精度显微镜下照一照,看看会不会是细菌的“杰作”。

看到商报对“铁疙瘩阵”的报道后,于昊主动与商报取得联系,认为它们可能是由菌类活动导致的铁的富集,属生物成因。而此前苏州市地学会顾问、地学专家蒯元林认为,那些“铁疙瘩”、铁质管状物应该是古代陨石雨“造访”苏州一带留下的纪念,陨石雨“雨点”钻进粘土就成为铁质管状物,落在水里或硬土上,则成为颗粒状的“铁疙瘩”。

昨天,一心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的于昊和同事一起来到清淤现场,仔细搜寻“铁疙瘩”和铁质管状物。没有树阴,湖底的天气格外热,于昊身上不停冒汗,几分钟时间,他就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担心汗水影响检测结果的他戴上手套,用镊子小心地采集起了“铁疙瘩”和铁质管状物,整个过程中不光选大的,还选择了一些只有米粒大小的样品,“这样可以全面一点”。

于昊认为,这些“铁疙瘩”、铁质管状物比人工煅烧的铁制品轻得多,而且分布很均匀、范围又很广,所以不像是被人装在船上后沉入湖底的,可以排除人为因素。

那它们到底是“天外来客”还是“太湖土著”?于昊觉得,要下结论的话,除了看“铁疙瘩”、铁质管状物本身外,还得联系湖底的土质进行分析。于是,他又把太湖湖底的部分原始土壤装进玻璃瓶、塑料袋,一起带回了研究所。

这么多样品真的能分析出个结果来吗?面对记者的提问,于昊微笑着回答:没问题,我们研究所是中科院与江苏省、苏州市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拥有大量先进设备,其中电子显微镜可以精确到“纳米级”,要看清“铁疙瘩”、铁质管状物的“真面目”并不难,只要弄清它们的成分和结构,就可以分析成因了。如果是细菌的“杰作”,那么就属“太湖土著”了。

于昊告诉记者,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0万分之一毫米,或者等于一根头发直径的7-10万分之一、1个原子的4倍大小,“我们一定尽快检测、分析这些含铁物质,争取早日给大家一个说法!”□商报记者 施晓平 文/摄 33trip
微信公众号三山岛旅游网三山岛旅游网微信公众号 站点地图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旅游热线:13812615109  0512-66275042  联系人:吴弼人
:13771066757   :464708795   :33trip@163.com
苏州三山岛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