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三山岛农家乐 > 旅游快讯 > 正文

绿水孕育三山岛

吴江日报  (2011-04-29)
喝太湖水长大的我,居然还不知道太湖深闺中竟藏着三个静若处子的岛屿———北山、行山、小姑山。

8月下旬的一天,我们江浙沪三地新闻采风团一行从东山码头乘汽艇去三岛之首的北山。汽艇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飞驰,不时有柔软多情的浪花飞溅到我们的脸上,清爽而又亲切。几个上海的同行情不自禁地伸手掬一把湖水往脸上抹,完了笑嘻嘻地咂咂嘴说,太湖美,真是美就美在太湖水哟,这碧绿煞清的太湖水还有点甜呢……正说笑着,前方烟波浩淼的湖面上冒出了三个相依相偎的岛屿———这就是有“太湖蓬莱”之称的三山岛:虽无高峻巍峨之姿,却有层峦叠嶂之态,逶迤铺展,舒起缓伏,山水默契和谐,情致衍逸,加至天天清风拂面,日日碧水浣洗,淳朴而又诚实地厮守在太湖母亲的身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难怪清代著名诗人吴庄登上三山岛后感叹:“长圻龙气接三山,泽厥绵延一望间,烟水漾中分聚落,居然蓬莱在人寰”。

跨上岛屿,远眺太湖万顷碧波,湖光山色一览无遗,可谓是“极目湖山千里外,人在水天一色中”。从喧闹都市跨入清静湖岛,这种瞬间跨越,便如隔世相望了,我迫不及待地在岛上转悠了起来。碧绿的湖水怀抱着同样碧绿的岛屿,湖风阵阵摇拽着岛上的果树,溢着清新的香果味儿,阳光轻轻洒在湖面上,泛着碎银般的粼粼波光,不知名的水鸟有点人来疯地贴着水面轻歌曼舞,一条黑白相间的狗不紧不慢地跟着一个背着竹篓的农妇走向炊烟袅袅的村庄……置身水墨画一般的景致里,恍如走进了隔世绝尘的世外桃源,抑或走进了一个天然大氧吧,我不禁贪婪地深呼吸起来,顿觉五脏六腑都被彻头彻尾过滤了一回,心旷神怡得有点不知今夕何夕了。那情状,真有点像明代宰相王鏊撰《壑舟园记》中所云:“天令登斯阁也,如睹海上三山,灵奇满目,又如长房缩地,身入壶中而不自知其已仙也。”

夜幕降临了,小岛像偎进太湖怀里安然入睡的孩子,轻轻的湖波拍着小岛,发出呼噜噜的鼾声。而第一次融入小岛夜色中的我却一点睡意也没有,便打着手电在果园的小径上好奇地打量着。漆黑的果园里不时有萤火虫在我的眼前一闪而过,又一闪而过,在夜的幕布上划来划去,写着我看不懂的字,间或有受惊的小鸟从果树上扑棱棱地窜出……一路上不绝于耳的蟋蟀夜聊声,昆虫吟唱声,蛙儿大嗓门的鼓噪声,还有“纺织娘娘”、“无知他”抑扬顿挫的交流声……蝉噪虫吟蛙鸣,静静的小岛夜空就像是一台天然浑成的天籁交响乐,静得喧哗,闹得幽静,真可谓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了。侧耳细听,仿佛能听到鸟儿睡眠时均称的呼吸声和树木舒枝展叶的拔节声;仿佛能听到自己一颗浮躁的心有了片刻安详的跫音……容身这份出奇的静谧里,我屏息静气,蹑手蹑脚,生怕一个闪失惊动了小岛的好梦,惟恐一个粗糙的动作打搅了小岛的心情。在回去的路上,忽觉头顶上有什么东西掉下来,顺着手电光细看,原来是树上的枣子熟透了掉下来呢。看看四周没人,便捡起吃了几颗,那个甜津津香脆脆的味儿,就像是在偷吃禁果一般窃喜呢。

其实,岛上的果子游人是尽吃不动气的,春有梅子,夏有杨梅,冬有橘橙。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岛上600多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枣树采摘的时候,一位果农见我们望枣兴叹,便使劲摇着枣树,顿时熟透的枣子像下雨一般落了下来,馋得我们顾不上洗就吃了起来。因为枣酷似马的眼睛,所以当地果农就把它叫成了“马眼枣”,据说这种枣树为国内罕见呢。当问及枣树是谁种的,上了岁数的果农竟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只都说是上代头种的。果农说的上代头,其实就是三山岛的祖先了。

是的,三山岛的枣树是上代头留下来的,同时留下来的还有三山岛厚重的历史文化。1984年,中国考古队在三山岛清风岭溶洞口挖掘出大量旧石器,同时在龙头山挖掘出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这是太湖地区乃至长江下游首次发现旧石器晚期遗址,说明早在10000多年前,三山岛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也就是说,这里的文化历史,源于旧石器时代,题于吴越春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故有“先有三山岛,后有姑苏城”一说。

有人说,一方土地得山厚是其一,得水宠即是其二。而三山岛承上苍垂青,湖光山色皆备,柔波峰嶂兼融。春天,梅花盛开,百鸟争鸣,是赏梅的绝佳处;盛夏,绿树成荫,凉爽宜人,湖滨沙滩绵延百里,是避暑的胜地;秋季,枫红杏黄,洞庭红桔挂满枝头,给人一份丰收的喜庆;隆冬,银装素裹,天竺腊梅争奇斗艳,别有一番景致。板壁峰、十二生肖石、仙人洞、龙头山、叠石、牛背石、香炉石、金鸡石等十大胜景,像一串佩挂在小岛胸前把玩不尽的项链,特别是由五峰组成的板壁峰,断层陡壁如刀削剑劈,映衬在渔帆点点鹭鸟翱翔的太湖中,犹如一座巨大的水石盆景,被称为江南石景一绝呢。

当地导游告诉我们,春秋战国时期,三山岛还是吴越争霸的前沿阵地,在25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历史传说。至今岛上有吴王后裔居住的吴姓村落,有江南地区最兴盛的妈祖(天妃)神庙和始建于唐代的中峰寺、三峰寺等10所寺庙。有宋代大才子秦少游的直系支裔及族人的宗祠碑刻,有师俭堂、清俭堂、念劬堂等明清时代的古建宅第50余处。这些历史古迹有的已遭破坏,但遗迹尚存,对上岛探古访幽的人而言,还有幸目睹几处本色风貌的历史胎记,多少是一种聊以自慰的精神抚摸了。那天我们采风团一行乘渔民的捕鱼船沿岛荡舟,发现前面水域有两颗茂盛的树木,便好生奇怪,这水上怎么能长树呢?随行的三山岛村吴书记告诉我们,那是水葬台,原来占地面积约一亩,由于年代久远水陆变迁,水岸被湖水淹没,于是水葬台就到了湖中。水葬台可能是曾流传吴越一带特有的墓葬方式———船棺水葬。那么水葬台里的主人是谁呢?吴书记笑笑说,有人说是美女西施,也有人说是吴王阖闾的爱女胜玉,但究竟是谁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水葬台上的两棵水柳,尽管已被湖水淹了,但依然扎根太湖,蓬勃着旺盛的生命活力!

“扎根太湖,蓬勃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吴书记的这句话,不正是700多名三山岛人民爱岛如家的真实写照吗?!33trip
微信公众号三山岛旅游网三山岛旅游网微信公众号 站点地图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旅游热线:13812615109  0512-66275042  联系人:吴弼人
:13771066757   :464708795   :33trip@163.com
苏州三山岛农家乐